【媽媽網特稿】昨天,有媒體爆料,沉寂已久的柴靜,已于美國產女后歸來。而疑似柴靜抱著嬰兒現身機場的照片,也連遭曝光。照理說,這只一個普通的新聞,卻在微博引發(fā)了諸多非議。原來,這件事的關注點并不在“產女”,而在“赴美”。央視喉舌、網絡公知這些標簽,將習慣于以“愛國”這旗幟站隊的人們撩撥得“火冒三丈”?!氨砻嫔腺澝乐袊?,大肆宣揚愛國心。實際上,不還是在美國生了孩子嗎?”網絡言辭犀利的“批斗”,讓柴靜的形象瞬間面臨著倒塌的危機。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
媒體聲音
@新京報:選擇讓孩子在哪出生,終歸是個人自由。柴靜雖然名氣大,但她仍然是一個中國公民。而對于中國公民在哪里生孩子,法律沒有規(guī)定。法無禁止則自由,柴靜在哪里生孩子都是她的正當權利,無須別人置喙。
許多人對柴靜口誅筆伐時,只著眼于其“公知形象”或“體制內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一套高標規(guī)則,殊不知,權利優(yōu)于綁架性道德義務,是應有的價值次序。既然在哪產子是個體自由,就無需搞道德棒殺。
實質上,柴靜的婚戀史或產女經歷,均是其私域范疇的事兒,人有窺私欲,可以理解,但不應該“趴在人家窗戶上”。揆諸當下,無論是遭不加V爆料那會兒,還是眼下,柴靜都緘默不應,這或許正是以沉默方式捍衛(wèi)恪守隱私空間,抵御對隱私的逾矩侵犯。
在《看見》里,柴靜說:“我就生活在這里,沒有完美新世界,沒有需要等待的未來,沒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過跟誰比較才能判斷自己”,或許已道出初心。而在赴美產女一事上,柴靜大可不必“向外界索求理解”,因為這純屬個體選擇自由,哪怕它是消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