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7點30分,聽到汽車鳴笛,河北省易縣狼牙山小學四年級學生張學文背起書包跑出家門,上了停在家門口校車,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昂⒆用總€星期車接車送,上車有座,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十幾個孩子擠在一輛小面包車里了。”看著車子平緩開動,張學文的母親說,“不用再擔心孩子上學路上的安全了?!?/p>
近年來,易縣提出“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學生放在心上”的工作理念,針對全縣農村中小學實際,圍繞“外抓校車,內抓演練,食抓陪餐”的安全工作重點,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構筑了一條“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的綠色安全屏障。
疏堵結合:開創(chuàng)校車運行“易縣模式”
校車運行的“易縣模式”探索起始于2011年。易縣是河北省保定市最大的山區(qū)縣,農村學生人數(shù)多,學校布點多,山區(qū)道路多,接送學生車輛雜,從而導致道路安全隱患多。當年秋季開學前,易縣教育局用一個多月時間,對全縣中小學生上下學出行情況進行逐校、逐人全面排查,對所有接送學生的車輛進行逐一登記。
當時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全縣8.3萬名在校學生中,乘坐固定接送車輛的學生共11280人;接送學生車輛955輛,其中學校自備車16輛、大客車151輛、各類拼租面包車788輛。這些車輛名為“校車”,其實只不過是一群接送學生的“雜牌軍”。讓人揪心的是,這其中有277輛車超員30%以上,177輛車超員50%以上,126輛車超員100%以上。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縣教育局領導寢食難安。“與其出事后被問責,不如扎實工作主動承擔?!笨h教育局局長許俊良在當年全縣學校校車管理工作動員大會上鄭重表態(tài)。
接下來,易縣著手治理校車“雜牌軍”。如果全部更換新校車,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易縣來說根本不現(xiàn)實。怎么辦?“現(xiàn)階段只能聯(lián)合相關部門取締非法運營車輛,規(guī)范手續(xù)不健全的車輛?!痹S俊良說。然而,校車涉及管理部門較多,縣教育局的力量有限。
“各相關部門要無條件全力配合,縣財政再困難也要傾力支持,必須確保校車治理工作扎實推進。”縣委書記楊義寶和縣長李廣義多次在會議上強調。全縣多部門迅速聯(lián)動,校車專項治理行動水到渠成。
在治理過程中,沒有駕駛校車資格的駕駛人先后被取消駕駛資格,不符合條件的車輛被一一取締。同時,隨著治理的深入,新的問題不斷涌現(xiàn),其中最難破解的就是校車超員問題。為此,縣教育局提出由政府出資,按照公里數(shù)、往返趟數(shù)和道路情況補貼到學校的辦法,僅2011年縣財政補貼就達到104萬元。
補貼方案出臺后,很快得到家長支持,校車司機也看到了規(guī)范管理的好處?!艾F(xiàn)在車不超員,錢比以前沒少賺,我們開車也舒心多了。”司機李云風告訴記者。
如今,易縣已形成了校車管理“固定乘車人員,固定座位,固定行車路線,固定趟數(shù),固定往返時間,固定教師分包車輛,固定每趟次乘車小組長,固定信息聯(lián)絡員”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