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錢一起管,等于誰都沒管
受訪者:王小姐 年齡:29
王小姐兩口子都是公務員,收入支出都了解,理財觀念一致,財政大權一起管。一開始,步伐一致,局面還挺和諧:兩個人工資發(fā)了以,全部取出現(xiàn)金放在一起,統(tǒng)一規(guī)劃,一部分儲蓄,一部分作為生活費用。生活費用又分兩類,一類是房貸等固定支出,由老公負責;另一類是不固定支出,由王小姐負責。
過年前,老公按照慣例,給雙方父母各匯了5000元,但卻引起王小姐的不愉快:“上個星期,你剛給你爸買了1萬多元的按摩椅,這次你就不能少給點?我爸媽家里舊房子裝修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公一聽也火了,認為這是固定支出,自己說了算;王小姐則不同意,倆人各執(zhí)其詞,吵了個通宵。
專家點評:夫妻雙方共同管理家庭財政有一定的優(yōu)勢,互補式的管錢方式可以規(guī)避風險。前提是夫妻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否則,共同商議就會演變成互相干涉。
案例4:財政AA制,婚姻容易亮紅燈
受訪者:廖先生 年齡:35
結婚前,廖先生夫妻就已經(jīng)達成協(xié)議,自己的錢自己管,不想為錢生口角,影響感情。
廖先生和很多男人一樣,平時不會隨便花錢,但一花起來可真嚇死人。他愛玩新潮數(shù)碼產品,愛瘋4剛推出時,他馬上到香港買了2部,一下子花了將近一萬塊。
老婆卻是個精打細算型,制定了詳細的財政規(guī)劃--把錢打成幾個“包”。1、每月固定儲蓄2000元。2、每月1000元作為基金定投。3、購買了醫(yī)療保險,每年的費用幾千塊錢,作為醫(yī)保的補充。4、剩下的錢用于孝敬雙方父母及零花。
時間久了,看廖先生的瀟灑勁,老婆就有點心理不平衡了:“憑什么我省錢,你花錢。財政獨立,但說到底了,最后還不是夫妻共同財產!”于是,老婆的怨言一天比一天多,兩夫妻為此已經(jīng)接連吵了好幾次了……這夫妻的錢到底得怎么搞,廖先生也頭疼了。
專家點評:經(jīng)濟、財政過分獨立,各自為政,家庭的味道始終少了那么一點點。太不食人間煙火的夫妻,更像“合伙人”,隨時都在為拆伙做準備。處理不好,容易讓婚姻亮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