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邏輯上看,綠色蔬菜的高價是合理的,但是,考慮到周圍的消費水平,周江寧不得不面臨沒有市場、難以與普通田地競爭的問題。
“就說草莓吧,其他地里都賣七八塊錢一斤的時候,我這里必須賣到20多塊才能收回成本?!敝芙瓕幷f,怎么去找到自己的市場,成了個大問題。
蒼山縣傳統(tǒng)的銷售模式是,菜農(nóng)把蔬菜集中到幾個批發(fā)市場銷售,市場方面的菜販一車一車地把蔬菜銷往國內(nèi)上海等大城市。對這些市場上的菜販而言,每一分錢的批發(fā)價格的波動都極為敏感,至于周江寧的動輒幾倍于他人的綠色蔬菜,這些菜販選擇敬而遠之。
“他種的再好我們也不要,”在批發(fā)市場,一名常年往蘇州賣菜的菜販告訴記者,“所有往外的銷路都是固定,價格的波動也是按照市場來的,他的那些綠色青菜太貴,我批發(fā)了到那邊,找誰賣?再說了,他說是綠色的,我怎么信?就算我信了,人家怎么信呢?”
開放大棚現(xiàn)摘現(xiàn)賣
在傳統(tǒng)的批發(fā)市場面前,周江寧的綠色蔬菜是一個另類。為了解決高價蔬菜的市場問題,周江寧想到的辦法是,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把綠色和安全這兩個品牌打出來”,另一方面,周江寧在四處尋找外地市場無果的情況下,干脆放棄了蔬菜對外的批發(fā),瞄準了本地的市場。
“雖然是個縣城,但是一部分人的消費能力還是有的,”周江寧分析,“就掙這一部分錢。”
想要證明自己的蔬菜是綠色的,放在市場上同時賣,周江寧沒有任何說服別人的理由,于是,他把市場搬到了種植大棚——現(xiàn)場采摘現(xiàn)場賣。
在第一年虧損之后,綠色種植的第二年,消費能力較高的人群開始開著私家車前往周江寧的大棚買菜,幾家超市也開始建立合作關(guān)系,專門提供了綠色柜臺。五年后,周江寧的綠色大棚實現(xiàn)了菜價幾倍于普通農(nóng)田,蔬菜卻并不愁賣的局面,如今一年的凈利潤在三四十萬元。
但這種綠色模式因其銷售市場太小,并不能看到推廣的可能性?!坝邢M能力的就那么一撥有錢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來買我的菜,即使是我自己,暫時也沒法再擴大規(guī)模了,因為本地銷售市場就那么大。至于外地市場,一直在尋找,但是暫時也還沒有突破?!敝芙瓕幐袊@說,“逆著潮流種菜,太難了。如果都不用藥,也不現(xiàn)實,要是菜價都像我這么高,普通老百姓吃什么?十幾塊錢一斤的菜,他們怎么吃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