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說話大忌 晚說話爸媽脫不了干系
除了生理上的缺陷之外,寶寶說話遲,更多還是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能不能給寶寶一個融洽、寬容的說話環(huán)境可是很重要的。寶寶其實一出生便對聲響很是敏感。到1歲的時候,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大人話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含義,從1歲半開始到3歲,是語言能力大躍進的時候,可以開始模仿大人說話,說話的頻次和數(shù)量與以往相比,都要多得多。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寶寶語言發(fā)展的時期,那么寶寶有可能會比同齡人更晚地開口講話了。寶寶晚說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大人為寶寶承包了一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寶寶不用說話,都能夠得到自己所需。時間久了,寶寶一旦形成依賴,就會疏于表達,而是等待萬能的爸媽出現(xiàn)。
2.取笑寶寶的發(fā)音或者強行糾正寶寶的語言錯誤,讓寶寶對自己的表達產(chǎn)生了壓力,挫敗了寶寶的自尊心,這樣也會使得寶寶會害怕表達,從而磕磕巴巴。而有時寶寶說不好,還被父母責備的話,那么將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語言環(huán)境較為混亂。有些家庭,生活的城市與戶籍所在的城市不同,三代使用的語言不相一致,而寶寶在模仿和學習說話的過程中,由于語言環(huán)境的混亂,并不能很好地、本分地學好一種語言,從而導致語遲。
4.生活中缺乏語言學習榜樣,大人比較沉默寡言。寶寶的日常語言學習,需要交流和模仿的對象,如果大人本身比較不愛講話與交流,那么也會影響到寶寶的語言學習的進程。
5.大人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復雜,使得寶寶難以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