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綱》最后三條既實在又頗有意味。
廿七、會運用十種以上的普通藥品。
廿八、要認識社會生活,并擇一種構成社會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種蒲田者、瓦匠、木匠、鐵匠……的生活,詳細觀察,并加記載,為研究社會科學的基礎。
廿九、要學會游泳和撐船。
另外,在“團體生活”部分,也有一些值得回味、借鑒的內(nèi)容,如,“每日輪流做主席和記錄”、“每日輪流燒飯和抬水”、“每年長途旅行一次”、“養(yǎng)雞五對狗兩只”、“捕滅蚊蟲、并懂得蚊蟲何以為人類大敵”、“征集社會的批判”等。
看 到這里,我不禁想: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進了這樣一所學校,經(jīng)過五六年的素質(zhì)教育熏陶,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不難看出,以上這些細致、甚至瑣碎的內(nèi)容,無 不緊緊扣住開頭的五項“生活目標”——即康健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生產(chǎn)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其目的顯然是想通過具體切實而又生動 活潑的教育實踐,把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身心健全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透過這份《大綱》,更能看出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試圖由此來建構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 個人與世界以及人與自然等的關系。而這樣的教育,比之中國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無疑是大大地改進了,而且,我個人認為,它比今天有些地方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更明晰、更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