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不止是成人才需要,在寶寶的世界里同樣也是一門大學(xué)問。許多寶寶因為先天或后天的各種原因,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的確存在一定問題,如何訓(xùn)練寶寶們的社交能力呢?
1、媽媽是第一個“好朋友”
寶寶社交的第一步從出生就開始了。雖然小小的他躺在那里還不能說話,但是通過哭、目光接觸、笑等表情,我們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圍人互動起來:他能模仿周圍人的表情,而很快,親友們就能從小家伙的肢體信號中“破譯”他的需要了。
寶寶社交的第一步從出生就開始了
媽媽、爸爸、保姆或祖輩的撫摸、親吻、及時的回應(yīng),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讓他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有了這種關(guān)愛的保障,小社交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并且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
可以說,合群的第一階段是在孩子的家庭中完成的,尤其重要的是來自媽媽的愛。
2、尊重孩子間從小建立的友誼
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來說,生活中有一個親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貴的。你知道嗎?當(dāng)一個孩子有朋友時,玩的時間會比沒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與人分享,同別人交流的時間更長。
有些規(guī)則可以幫到你:
2歲以前,孩子們喜歡熟面孔,最好把熟悉的孩子放在一起。陌生的孩子會讓他們擔(dān)心。
多組織2歲以后的孩子參加偏“動”的游戲,如蕩秋千或騎車等,這種活動不僅有利于小伙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間的積極互動要比在那些安靜的動手游戲(如搭積木)中的互動高出2倍。3歲之前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時,喜歡有成年人在場。雖然父母不一定要參與孩子間的活動,但要待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