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媽媽們來說,將寶寶攬在懷中,美美地睡上一覺,絕對是件愜意的事。然而,如果父母一直陪伴孩子,不分床,對孩子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核心提示:調(diào)查顯示,春節(jié)期間,許多中小學生都跟父母同床睡過覺。
對媽媽們來說,將寶寶攬在懷中,美美地睡上一覺,絕對是件愜意的事。然而,如果父母一直陪伴孩子,不分床,對孩子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現(xiàn)實中,甚至有父母沒有和孩子分床長達19年。孩子長大了還不分床,到底是愛,還是害?專家表示,家長應溫柔地堅持,盡早和孩子分床睡,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
不分床,對孩子是利還是弊?
個案:擔心兒子睡不好,母親陪伴19年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南方小城里的一名母親,自從兒子出生之后,就一直帶著兒子睡,整整19年,直到兒子考上鄭州的一所大學。
可到開學報到的時候,兒子卻死活不肯自己一個人去念書,母親只好撇下工作送兒子去報到。到了學校,兒子又不肯住在宿舍,母親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買來家具、電器和所有生活用品,并陪他住了些日子,直到實在不能耽誤工作才離開鄭州回家。
母親臨走時,特意留了20多萬元給孩子,生怕他在外地吃不好穿不暖,這一大筆錢是父母半生的積蓄。母親還雇來一個鐘點工,每天給孩子洗衣做飯、收拾家。但即便如此,她還是不放心,開學頭兩個月,每個周末她都風塵仆仆從南方跑到鄭州看兒子,陪兒子住兩天,然后哭天抹淚地回家。
不承想,兒子的大學生活只維持三個多月,一個學期還沒結束,他無論如何都不肯上學了。母親拗不過他,只好同意暫時休學。夫妻倆因為孩子是否應該回學校上學的事爭得不可開交。父親氣得住了醫(yī)院,母親不得已辭去工作,帶著孩子來鄭州上大學。這一去又是四年,直到去年孩子大學畢業(yè),夫妻倆才算結束兩地分居的日子。
如今,孩子雖然在母親的日夜照料下念完了大學,但成績平常,靠父親的關系找了份工作,至今沒有談女朋友。他說,他不敢談戀愛,因為沒有母親在身旁,他睡不著、睡不好。父母生氣又無奈,孩子卻反問父母:“如果從小讓我自己睡,怎么會有今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