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寶寶習(xí)慣逐步分離
家長和孩子分離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在心理其實是有一定的心理準(zhǔn)備的。降低親子之間的依戀程度,不要讓寶寶成為爸媽的“跟屁蟲”,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讓寶寶與其他的人多接觸相處,自己稍微離開一陣子。或許開始那幾次分離寶寶的情緒比較激動,但是如果父母能夠逐步分離,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就能減輕許多。另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多在家里預(yù)演一下分離的場景,這個游戲能幫助孩子明白,有時我們確實需要說再見,但是再見并不是永遠不見。
還建議家長盡可能地保持分離的習(xí)慣,你第一次是怎么和孩子分離的,下一次也這樣做。讓孩子對這種形式的分離行為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更強一些。
讓寶寶習(xí)慣逐步分離
3、家長保持樂觀情緒
一些家長在與寶寶分離的時候,看到寶寶傷心的哭臉自己也不禁愁眉苦臉起來。千萬不要讓寶寶感覺分離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父母輕松的態(tài)度對孩子克服分離焦慮很有幫助。 有部分家長對于寶寶的哭鬧行為感到厭煩,因此會大聲地呵責(zé)寶寶。家長這樣無濟于事而且還會加重寶寶的消極心理。
當(dāng)孩子哭鬧不合作,家長首先可以給抱抱、親吻撫慰孩子,先讓他不要哭,盡量將氣氛變得輕松愉悅一些。家長在和寶寶分離的時候,盡量保持樂觀的情緒,多和孩子說說笑,習(xí)慣性地和孩子吻別,告訴他你什么時候回來,讓寶寶能夠感覺安心,家長這樣做比較容易安撫好寶寶焦慮恐懼的情緒。
4、讓寶寶帶上心愛的玩具
寶寶分離焦慮無非是因為在陌生的環(huán)境沒有了安全感,因此家長在征得老師同意的情況下,讓寶寶帶上他心愛的小物件。比如讓寶寶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圖書或者媽媽的小毛巾、家里的小枕巾等等,讓這個小東西成為陪伴寶寶上幼兒園的好朋友,想讓寶寶在想家的時候可以看看它、摸摸它,對它說說心理話,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的同時也能夠幫助他排解壓力,這讓分離變得簡單一些。
家長還可以將寶寶這種對物的安全感和依戀逐漸引導(dǎo),轉(zhuǎn)移到對老師、小伙伴身上。讓寶寶在離開父母的情況下,也能夠適應(yīng)與他人的交往相處,這對寶寶將來更好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有很大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