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關系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尤其關鍵。但是有些父母不懂的怎么與孩子溝通,運用了一些錯誤的溝通模式,從而導致親子關系中存在很多問題。
親子溝通存在的錯誤模式
指責埋怨型溝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臟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傭人啦!”
“你玩不夠?。∽鳂I(yè)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這些語句體現出一個共同特征--指責和埋怨。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
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并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
遷就討好型溝通
“啊呀!媽媽不知道這個菜你不喜歡吃,將就著少吃點。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買?!?
“怎么,我給你買的這個圓規(guī)是小學生用的?對不起,我明天再去重買?!薄?
愛孩子是要將孩子作為一個能承擔自己責任的獨立的人來愛,而不是遷就和討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