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小時后,父子兩人抱著十幾本書回來了。
媽媽翻了翻兒子找來的“參考資料”,十幾本都是兒童圖畫書。有的文字說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都是介紹藍鯨的。
隨著兒子對那十幾本書的閱讀及“研究”的深入,媽媽和爸爸也不斷地從兒子那兒獲得有關藍鯨的知識:藍鯨一天要吃四噸蝦,壽命是90年到100年;心臟像一輛汽車那么大,舌頭上可以同時站50到60人……說實在的,媽媽以前只知道鯨很大,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這回海濱告訴了媽媽不少她第一次聽到的東西。
這樣,呂海濱終于完成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份研究報告:《藍鯨》。論文是由三張活頁紙訂成的。第一張是封面,上面畫著一條張嘴擺尾的藍鯨,藍鯨的前面還用筆細細地畫了一群慌慌張張?zhí)由男∥r。在封面的左下方,工整地寫著呂海濱的名字。論文含四個小題目:介紹,藍鯨吃什么,藍鯨怎么吃,藍鯨的本領。
媽媽不知道呂海濱是怎樣決定這些小標題的,也不知道他為什么對藍鯨的飲食問題這么感興趣??傊?,老師要求至少寫三個題目,兒子完成了四個,也算超額完成任務了。小標題下不過一兩句話,既沒有開篇,也沒有結論,讀起來倒也開門見山。
這是媽媽一生中看到的最簡短的論文,當然也是一篇最讓她感興趣的論文。媽媽贊賞地說:“看到你做得那么認真,我很感動?!?
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成長的求知過程中,只要能夠感興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家長就應該多加支持;如果孩子還能夠很投入地鉆研或開發(fā)自己的聰明才智,父母就更應該去關注和加以愛護,為孩子的投入精神所感動,并要將這種心情告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鼓舞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