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短短一周的學習生活,還是住在對方家里,不僅要大包小包、千叮萬囑,還要警車開道,這種孩子將來怎么可能獨立生活?!拔锔偺鞊?,適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規(guī)律。只有強者才能在激烈的競爭條件、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缺乏獨立生存和自立能力的弱者只能被淘汰。
在澳大利亞的學校教育中,有一項特殊的課程――野外生存訓練。這門課程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摸索,結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目前已被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全面推廣。從小學三年級起,孩子大概八九歲時就開始接受最初的野外生存訓練。野外生存訓練的長短和強度,根據(jù)學校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年齡有所不同。訓練科目也有很多種,如行軍與露營訓練、峭壁攀爬與下落、劃艇與漂流的技巧、叢林識途與越野,等等。通過這些訓練,不僅鍛煉了孩子的體力、技能、面對險惡環(huán)境時的應變能力,還激發(fā)了孩子挑戰(zhàn)自然的勇氣,練就了他們堅強的品質。
美國電影《小鬼當家》中的麥考利,小小年紀就能夠獨自對付兩個江洋大盜,他的機智勇敢讓盜賊吃盡了苦頭后還被繩之以法。在日常生活中,中國的家長敢把這種年紀的孩子獨自放在家中嗎?就算孩子獨自在家,如果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fā)事件,如火災、地震、刑事案件、突發(fā)疾病等,孩子能夠沉著應付解決嗎?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平時忙于學習,很少到外面參加鍛煉。很多男孩都是嬌生慣養(yǎng),自己平時的衣食住行也要由家長負責,野外生存教育、探險訓練等幾乎接觸不到。因此,許多家長意識到,要讓孩子受點苦,學一些平常在學校學不到的本領,體驗更多的人生哲學。在假期,這些家長會送孩子去“生存訓練主題夏令營”、“軍訓夏令營”、“吃苦夏令營”等各種夏令營,學習拓展、醫(yī)療急救、災難處理、野外生存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技能,讓他們掌握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從人生的角度看:如果男孩從小就生活在家長的重重保護中,長大后也難以承受生活的挫折;如果父母調整心態(tài),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家庭成員,不以孩子為中心,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避免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孩子就會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逐漸增強不怕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
在生活中,能夠戰(zhàn)勝困境,依靠各種手段進行自救,從而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的例子也很多。如:云南彌勒縣14歲的姑娘被強盜扔進20多米深的山洞,但她卻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和良好的生存能力,靠吃洞中的青苔和喝巖洞水,在暗無天日的山洞中度過半月之久,最后終于獲救;哈爾濱10歲的女孩遭遇綁架,假裝昏迷,記住路標,趁“拐子佬”不注意,終得逃脫;奧地利傷殘斷臂兒童用嘴咬住鉛筆撥通電話自救;英國一名6歲的孩子撥通火警電話救了心臟病發(fā)作的母親……
人生的第一要素就是生存,每個人都要為生存付出代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21世紀提出的教育口號是“學會生存”??梢姡袊募议L也應該舍棄短視、功利、膚淺的教育方式,把愛孩子的眼光放遠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男孩的生存能力,讓他們面對危險時,能夠勇敢點,推開邁向自由的生命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