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言言左手拿著一杯水,右手拿著一支棒棒糖,喝一口水,吃一口糖,很開心。過了一會兒,言言大聲喊嫂子。
“媽媽,你快來看啊!”
“怎么了?這么大聲?”嫂子應(yīng)聲走過去問。
“媽媽,你看我的糖長大了呢!”言言把糖放在水里,糖看起來大了很多。
嫂子一看就生氣了,說:“言言,快把你的糖拿出來,一會兒化沒了呢!”
“不!”言言一臉認(rèn)真地說,“我要等它長得大大的呢!”
事情的結(jié)果是,言言在嫂子的催促下拿出了糖,一臉不高興。嫂子也余怒未消,對言言說:“不想吃以后不給你買了,省得你這么糟蹋!”
當(dāng)時我就在旁邊,觸動很多。我想到那些怕冬天里玩雪濕鞋子而不讓孩子出門的父母,因為怕孩子感冒而大聲斥責(zé)孩子雨天里興奮的蹦跳的情景,因為害怕孩子劃破衣服或者皮膚而禁止孩子隨意攀爬、鉆窟窿的老師;我想到那些因為孩子吃飯掉飯粒就每天堅決喂孩子的爺爺奶奶,想到因為孩子捉迷藏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而暴跳如雷的媽媽,想到因為孩子拆開玩具再也裝不上就教訓(xùn)孩子的爸爸,想到那些怕孩子打了盤子或者燙了手就什么也不讓孩子干的外婆外公……
我覺得分清“大”“小”很重要。糖化沒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以及支持孩子觀察探究的興趣才是“大”。
觀察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它與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共同構(gòu)成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如果說思維力是智力活動的加工廠,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門崗,記憶力是思維活動的倉庫,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那么觀察力就是智力活動的偵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