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其特征是皮膚上產生瓷白色或淺紅色風團,并有瘙癢或燒灼感。引起發(fā)病的因素較多,但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進食某些致敏食物所致。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對防治、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蕁麻疹患者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1、不要去抓:一般人對于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2、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發(fā)蕁麻疹。
3、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fā)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得了蕁麻疹最好弄清楚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不管是治療還是以后的預防都比較有利。
4、蕁麻疹患者在忌食時,還應該區(qū)別急性與慢性蕁麻疹的忌食品種。急性者發(fā)病迅速,病熱較重,但數(shù)日至兩周左右即能停止而愈,即如“風”樣來去迅速;慢性者則反復起落,常遷延數(shù)周、數(shù)月甚或數(shù)年不愈。因此,凡急性發(fā)作,病因尚未明確者,對有些食物則應絕對禁忌,尤其是魚類如黃魚、帶魚、鱔魚、鯉魚、墨魚、章魚;貝殼類如蝦、蟹、牡蠣、海蛤、蚶子、蟶子、甲魚;肉類如雞、鵝、羊、牛、豬頭肉以及香蕈、蘑菇、洋蔥、韭菜、辣椒、黃瓜、黃花菜、泡菜、草莓、白果、栗子、花生醬、酒和調味品如醋、胡椒、花椒、八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