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一種效果良好的中藥湯飲,主治兼有表邪的濕熱黃疸病證。有濕熱傷寒癥的朋友不妨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嘗試飲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做法簡單,大家可自行前往藥房購買中藥材,然后在家熬制。
湯方:麻黃二兩(去節(jié)),連翹二兩,杏仁四十個(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中醫(yī)常用本方運用于濕熱黃疸及腎炎“水腫”濕毒侵淫證的治療,請大家務必對癥用藥,避免引起不良反應。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配方主要有8味重要組成,包括麻黃6克,連翹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棗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這一湯藥的方歌簡單介紹了它的成分與用途:麻黃連翹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棗湊,宣肺解毒消濕腫,濕熱兼表黃疸瘳。
配方中的麻黃、杏仁、生姜意在辛溫宣發(fā),解表散邪;連翹、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熱解毒;甘草、大棗甘平和中,其藥物組合成為共奏辛溫解表散邪,解熱祛濕之效。生梓白皮不易尋找,所以老中醫(yī)多以桑白皮代之,也可去而不用,或治療皮膚病時見患者瘙癢較重則以白鮮皮代之。
陽黃為濕熱侵襲機體,兼有外感證時應用,可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既可散外邪又可內清濕熱。赤小豆是利水消腫的良藥,日常飲用或者入藥都能發(fā)揮其功效,是此藥方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藥。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治,濕熱蘊郁于內,外阻經絡肌膚之病。濕熱膠著,壅積于胃,故云瘀熱在里,必發(fā)黃乜。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能治表,利小便,解郁熱,中醫(yī)常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治療以下病癥,療效顯著:
1、以發(fā)熱、水腫為表現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尿毒癥、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
2、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見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術后黃疸、胰頭癌、妊娠期黃疸等。
3、以皮膚瘙癢、水皰、糜爛、滲出等為特征的皮膚科疾病。如蕁麻疹、急性濕疹、紅皮病、脂溢性皮炎、尋常性痤瘡、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皰疹、過敏性皮炎、汗腺閉塞證、皮膚瘙癢癥、狐臭等。
此湯藥治療急慢性蕁麻疹、小兒魚鱗病等皮膚瘙癢類疾病療效顯著,可以說是治療此類疾病的一首經典高效古方。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出自《傷寒論》,具宣肺利水,清熱滲濕功效,是臨床治療濕熱黃疸、水腫之有效方。此湯藥可有效治療因濕熱引起的多種皮膚病,效果非常顯著。那么,到底是哪些癥狀的朋友適宜用此藥呢?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適宜人群如下:
1、皮膚濕熱疹毒患者;
2、濕熱壅滯的水腫患者;
3、蕁麻疹、急性濕疹等皮膚瘙癢病患者;
4、急性腎炎初起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等病患者;
5、肝功能異常患者。
注意,咳嗽、哮喘等陰水證患者忌服。本方對黃疸(肝炎)、小兒水腫(腎炎)證屬濕熱內蘊兼表邪未解者較為適宜。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可以用于治療小兒濕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治療小兒濕疹,緊扣其內郁濕熱、外有表邪之病機,符合中醫(yī)異病同治的原理。小兒過敏性濕疹是寶寶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癥狀表現多為多形性皮疹,傾向滲出,對稱分布,自覺劇烈搔癢,病情易反復,可多年不愈。這種濕疹的病因也比較復雜,大多是某些外界或體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原本常用語濕熱發(fā)黃的早期,能有效發(fā)汗、利小便,現在不少的醫(yī)學專家也用此方來治療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比如濕疹,效果顯著。新制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6g,連翹15g,赤小豆15g,蒺藜15g,紫草15g,蟬蛻9g,白鮮皮15g,當歸15g,地膚子15g,苦參10g,大青葉15g,桂枝10g,茯苓15g,蒲公英15g,天葵子15g,地丁15g,赤芍15g,甘草6g,黨參15g。2日1劑,水煎100mL分次頻服,服藥4劑,小兒濕疹的癥狀就可以明顯改善,濕疹顏色變淺,開始消退,原方繼服3劑,濕疹就能逐漸小腿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