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柿子最好不要與蛋白或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以及醋、酒等飲料同吃,否則極易招致不良反應(yīng),下面具體來了解下。
1、大柿子最好不要與含高蛋白的蟹、魚、蝦等食品一起吃。中醫(yī)學(xué)中認為,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柿石,隨之引發(fā)腹痛、嘔吐、腹瀉等癥。
2、大柿子不能與紅薯、菠菜同食。紅薯是含淀粉較多的食物,吃了以后會使胃里產(chǎn)生大量胃酸,而柿子則含有較多的鞣質(zhì)和果膠,胃酸和鞣質(zhì)、果膠相遇,會發(fā)生凝聚作用,形成難溶性的硬塊——胃柿石。
3、大柿子最好不要與醋同吃,吃柿子的前后也最好不要吃醋,否則柿子中含有的柿膠會和醋酸反映生成塊狀物體,留存在人體的胃中。
4、大柿子不能與酒同食。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而柿子則性寒,因此兩種食物不能同時食用。
眾所周知,水果是制作甜點、零食的最佳伴侶,大柿子也不例外。下面媽網(wǎng)百科為大家介紹兩道甜食——大柿子餅和大柿果派的做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學(xué)習(xí)一下。
一、大柿子餅
材料:大柿子、面粉、紅豆沙
做法:
1、大柿子用開水燙一下去皮,用攪拌機打成糊
2、把面粉篩入柿子糊中,和均勻
3、和好的面包上保鮮膜,放置15分鐘
4、把面團揉成條,切成小劑子
5、把小劑子搟成圓片,跟包包子一樣把紅豆沙包進去
6、將包好的小“包子”捏好口
7、把“小包子”團好、壓平
8、鍋中放油,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二、大柿果派
材料:印度飛餅、蘋果、大柿子
做法:
1、飛餅室溫解凍,蘸少量面粉用搟面杖搟薄,蘋果切小塊,大柿子去皮稍稍攪拌成泥;
2、往搟薄的飛餅放入適量的蘋果丁和柿子泥;
3、包成任意形狀(只要不露餡即可),用叉子按壓邊緣封口;
4、電餅鐺預(yù)熱后刷少許油,放入派餅;
5、大約3-4分鐘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無論大柿小柿,有營養(yǎng)的都是好柿子。雖然長著一張平凡的臉,但大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可非同一般。下面具體來了解下。
一、食用價值
1、補充維C:大柿子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所以吃大柿子可以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
2、潤腸通便:大柿子富含果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于緩解便秘,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等有很好的作用。
二、藥用價值
1、潤肺生津:大柿子能有效補充人體養(yǎng)分及細胞內(nèi)液,起到潤肺生津的作用。
2、解酒:大柿子能促進血液中乙醇的氧化,輔助機體排泄酒精,減少酒精對機體的傷害。
3、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大柿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碘,能治療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4、大柿子還有助于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除了不能與紅薯、醋、酒等食物同吃外,大柿子還有不少食用禁忌,例如不能空腹食用、不能連皮同吃等等。下面具體來了解下。
一、食用禁忌
1、最好不要空腹吃大柿子。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膠,柿膠遇酸就會凝固成塊。當(dāng)空腹吃進大量柿子時,柿子中的柿膠就會與胃酸凝聚成硬塊,小者如杏核,大者如拳頭,并越積越大,以致無法排出。因此,大柿子一次不可多吃,并且要在飯后吃,因為這時胃酸已與食物混合,就不容易生成“柿石”了。
2、大柿子不應(yīng)連皮同吃。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時咀嚼柿子皮比單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xué)的。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脫澀時,不可能將其中的鞣酸全部脫盡,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脫澀工藝不完善時,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二、禁忌人群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以及外感風(fēng)寒咳嗽者不宜食大柿子;體弱多病者、產(chǎn)婦、月經(jīng)期間女性,均忌食大柿子;大柿子含較多糖類,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忌食。
食物都是有脾氣的,若過量進食,可是會招致副作用的哦,大柿子也不例外。那么,大柿子吃多了會怎么樣?下面具體來了解下。
1、大柿子吃多了會影響鈣等礦物質(zhì)的吸收。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zhì)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使這些營養(yǎng)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導(dǎo)致這些礦物質(zhì)缺乏。
2、大柿子吃多了影響食欲。柿子中含糖較多,所以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shù)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從而影響食欲,并減少正餐的攝入。一般認為,在不空腹的情況下,每次吃柿子不超過200克為宜。
3、大柿子吃多了會結(jié)石。柿子含有較多的果膠、單寧酸,上述物質(zhì)都能與胃酸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生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從而形成胃結(jié)石。
4、大柿子吃多了容易引發(fā)不適。柿子性寒,若食用過多容易產(chǎn)生不適感,導(dǎo)致惡心、嘔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