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有很多,其中最不可忽視的是,艾葉可以治婦科病,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經過專家的檢驗考察,艾葉治婦科病的效果是百分之九十的成功哦。
中醫(yī)認為,艾葉性溫,味苦、辛,功效為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月經不調、痛經、心腹冷痛、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痛瘍、疥癬。
此外,艾葉還可以治療婦科病霉菌性陰道炎、痛經、婦女白帶等婦科病。
因此,艾葉可以治婦科病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大家有婦科病最好不要亂用藥,還是先去看醫(yī)生,取得醫(yī)生的同意再自行用藥哦。
既然艾葉可以治療婦科病,那么,艾葉怎么治療婦科病呢?下面就介紹幾種藥方,可以方面有效治療生活中一些小的婦科病哦。
1、治療婦科病霉菌性陰道炎:用水慢慢的熬煮,沸湯和渣盛在小桶里,再小桶上放點坐的東西直接在上面蒸半小時。要盡量把水煮沸,窗戶關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2、治療痛經:先將當歸、吳茱萸、肉桂、細辛水煎2次,煎液濃縮為糊狀,混入溶于95%酒精適量的乳香、沒藥液,烘干后研細末,加樟腦適量備用。于月經前3天取藥粉5克,用黃酒調成稀糊狀,外敷肚臍上,再用膠布固定,藥干則調換1次,月經后3天取下。每月1次,連續(xù)使用,直至痊愈為止。
3、治療月經不調:失笑散20克,當歸、赤芍、木香、白芍各15克,紅花10克,益母草、山楂各20克,姜汁、黃酒適量。諸藥共研細末過篩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以姜汁、黃酒適量,調成稀糊狀,分別填于肚臍窩內或子宮穴上,外用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
4、治療閉經:柴胡、香附各100克,益母草200克,黃酒適量。將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末20克,以黃酒調成稀稠狀,敷于肚臍窩內,以紗布覆蓋,外用膠布固定,再加熱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5、治療婦女白帶:取艾葉5%煎湯去渣,雞蛋2個放入湯內煮后吃蛋喝湯,連服5天。
艾葉除了能治療婦科病以外,還能治療其他病嗎?這是當然的。別看小小的艾葉,其功效是非常大,它還可以治療其他病。
1、慢性支氣管炎:可用艾葉油膠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為1個療程,可連服2-4個療程,對支氣管炎咳嗽、氣喘有很好療效。
尋常疣、扁平疣:采新鮮艾葉,揉至出汁,在疣表面磨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每日兩次。
2、臁瘡:取艾葉60克,桃仁18克,鳳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3、陰囊濕疹:將鮮艾葉20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脫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藥液,敷于陰囊,或洗陰囊,或趁熱熏洗陰囊,再以熱毛巾敷于陰囊上。
4、風濕腿痛:取艾葉60克,蔥頭一根搗爛,用布包好,蘸熱白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
5、寒性泄瀉:取艾葉6克,生姜兩片,水煎去渣代茶飲。
6、艾葉?。喝⌒迈r艾葉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
7、艾葉還可以治療慢性肝炎、肺結核喘息癥、急性菌痢、間日瘧、鉤蚴皮炎等疾病。
艾葉有很多功能,也能治很多疾病,可是,眾所周知,凡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那么,艾葉治病有副作用嗎?
其實,艾葉雖然用途廣泛,但應注意也有其副作用,對消化道及皮膚有一定刺激。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的一系列中毒癥狀。
另外,艾葉含毒性皂苷、萜類,對肝臟有明顯毒副作用。
艾葉治病時,并不能徹底治好疾病,往往會重復復發(fā),反反復復。
同時,陰虛血熱者慎用艾葉??嗑?、香附為之使。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1、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適用于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于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2、艾葉煮水泡腳或者小孩用來擦拭身體起到去濕預付皮膚病等。
3、艾葉具有食療價值,艾葉可做成艾葉雞湯,艾葉雞湯既可以祛風暖胃、清熱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zhèn)咳,所以艾葉根雞湯已成為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
4、艾葉治頭風面瘡,癢出黃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每薄紙上貼之,一日二、三上。
5、艾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
6、艾葉治盜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烏梅三個。水一鐘,煎八分,臨臥溫服。
7、艾葉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后,白膠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