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血性黃疸?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xiàn)黃疸而無其它癥狀,1~2周內(nèi)消退,這種情況被稱為溶血性黃疸。
寶寶出現(xiàn)黃疸,其中很多寶寶得的都屬于病理性黃疸中的溶血性黃疸,很多媽媽都不知道什么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是紅細胞破壞后釋放出大量的血紅蛋白,致使血漿中的膽紅素增多,超出了肝臟的處理能力,最后出現(xiàn)黃疸。
引起溶血性黃疸相對比較簡單,凡能引起紅細胞大量破壞而產(chǎn)生溶血現(xiàn)象的疾病,都能發(fā)生溶血性黃疸:
(1)先天性溶血性貧血;
(2)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發(fā)病機制:
紅細胞大量破壞時,生成過量的間接膽紅素,遠超過肝細胞攝取,結(jié)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時溶血性貧血引起的缺氧,紅細胞破壞釋出的毒性物質(zhì),均可削弱肝細胞的膽紅素代謝功能,使間接膽紅素潴留于血中而發(fā)生黃疸。
溶血性黃疸具備較多的癥狀,每一癥狀說明的都是不同的表現(xiàn),奶爸奶媽們要專心研讀啦!
(1)鞏膜多見輕度黃染,在急性發(fā)作時有發(fā)熱,腰背酸痛,皮膚粘膜往往明顯蒼白。
(2)皮膚無瘙癢。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現(xiàn)。
(5)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一般不超過85μmol/L,主要為間接膽紅素增高。
(6)尿中尿膽原增加而無膽紅素,急性發(fā)作時有血紅蛋白尿,呈醬油色,慢性溶血時尿內(nèi)含鐵血黃素增加,24小時糞中尿膽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貧血時脆性降低。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主要是紅細胞本身的內(nèi)在缺陷或紅細胞受外源性因素損傷,使紅細胞遭到大量破壞,釋放出大量的血紅蛋白,致使血漿中非脂型膽紅素含量增多,超過肝細胞的處理能力則出現(xiàn)黃疸。另外,脾臟機能亢進時,使紅細胞破壞破壞,由于大量紅細胞的破壞,形成大量的非結(jié)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jié)合與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貧血,缺氧和紅細胞破壞產(chǎn)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使非結(jié)合膽紅素在血中潴留,超過正常的水平而出現(xiàn)黃疸。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新生兒出生24小時后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xiàn)黃疸而無其它癥狀,1~2周內(nèi)消退,這種情況被稱為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fā)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tǒng)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fā)生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據(jù)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fā)病率為11.9%。
溶血性黃疸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光療,一種是輸血,奶爸奶媽可以通過具體的情況來為自己寶寶選擇一款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1、光療:患兒暴露于波長440nm的光線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防止核黃疸的發(fā)生,如核黃疸已經(jīng)發(fā)生則可使其恢復快一些。經(jīng)這種光線照射后,膽紅素被光氧化變成無色物質(zhì),從尿和膽汁排出體外。這種治療簡便易行,有一定療效。一種簡便的方法是將40W藍色熒光管7支作為光源。將患兒置于保溫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將光源置于離體表33~35cm處,每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以增加光照面積。光照時間大多為24~48小時,最長可達96小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液體補給(以防脫水)和護肝治療。經(jīng)這種治療,皮膚黃疸消退和血清膽紅素下降均較快。
2、輸血:血清間接膽紅素如超過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換血輸血。供血者須先作G6PD缺乏的過篩試驗,必須沒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輸血后加重和黃疸。避免親屬供血。黃疸不嚴重者不需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