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網特稿】兒童的生長及身高發(fā)育,一向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其實兒童的身高是有法則可依循的,所謂“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原則則透露了這一點。那么兒童的標準身高究竟是怎么樣的?多少歲長到多高是正常的呢?
一般來說,在青春期的成長初期,女孩是會比男孩發(fā)育的早的,因此身高增長較快,而后期女孩增長速度會放緩,而男孩的增長速度則猛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達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達8~10厘米。一般女性在19~23歲、男性在23~26歲身高才停止增長。這時因為骨骺閉合,所以不能再生長了。除了正常的生理發(fā)育因素及遺傳因素影響兒童的身高,也仍有其它因素影響著兒童的生長。所以兒童沒有所謂的非常準確的身高標準,只是有一個幅度,只要孩子的身高在那個幅度之內便是正常的。那么影響孩子長高的因素還有那些呢?
孩子身高標準
與性成熟早晚有關
較快性發(fā)育,生長較快的人,相對的也較快達到發(fā)育的終止點。而較晚開始性發(fā)育的人,則較晚到達,所以當性早熟的女孩不再長高時,性晚熟的女孩卻還在長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通常比較高。身高長得最快的時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經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達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長的巔峰期是青春期頭一年,約13~14歲,身高增加可達10~12厘米。
與營養(yǎng)有關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蛋白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高就是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堆起來的。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的物質有5~10萬種,組成這些蛋白質的8種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給。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種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質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fā)育,特別是骨骼和骼軟骨的生長發(fā)育。飲食中的高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等無機鹽類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魚類以及各種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族、E族,豆類、雜糧及新鮮水果、蔬菜等所含營養(yǎng)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發(fā)育,即骨骼的增長、增粗、增寬和骨皮質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