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之后,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尤其是選擇剖腹產的新媽媽,在產后更應該有一個恢復期,可是產后身體帶來的諸多不適,讓新媽媽很是煩惱,其中后宮縮痛、便秘痔瘡等,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那么在月子期間該如何防范呢?
苗苗媽剛剛生產完,苗苗爸不放心地看護著。“老婆,你怎么發(fā)熱了?”苗苗爸拿起體溫計,給苗苗媽一測體溫,不得了了,37.8℃。苗苗爸趕緊把醫(yī)生找來。醫(yī)生很無奈地跟他說:“這是正常現象,放心,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己降溫的。”苗苗爸摸摸鼻子尷尬地說:“啊,我好像聽人說過,一時忘記了?!贬t(yī)生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產褥期是各種疾病的傳播期,產婦因為分娩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各種疾病也就紛至沓來,比如產后貧血、乳汁少、乳腺炎、子宮炎、筋骨疼痛、腰酸、頭痛、腹瀉、便秘等。這時產婦不必驚慌,很多病癥都是正?,F象,只要調理得當就沒有問題。下面介紹一下屬于正常范圍內的不適癥狀:
產后身體不適
一是體溫略高
在剛分娩后的24 小時,產婦的體溫會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在這之后,產婦的體溫大多會恢復到正常范圍內。由于子宮胎盤循環(huán)的停止和臥床休息,產婦脈搏略為緩慢,約每分鐘60 ~ 70 次,呼吸每分鐘14 ~ 16 次,血壓平穩(wěn),變化不大,如果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則會明顯下降。
二是產后宮縮痛
分娩第一天,子宮底大約在平臍或臍下一指左右(子宮大約在產后10 天降入骨盆腔內)。剛分娩后,產婦會因為宮縮而引起下腹部陣發(fā)性疼痛,這叫做“產后宮縮痛”, 一般在2 ~ 3 天后會自然消失。
三是會陰傷口疼痛
因部分初產婦會陰擴張性較差或者胎兒過大等原因需要進行會陰側切術。即使無會陰側切,胎兒在通過陰道、會陰時也會對局部組織造成一些損傷。所以,為了減少疼痛,局部可熱敷。采取側臥位能緩解疼痛。必要時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止痛劑。
四是便秘和痔瘡
產后最初幾天,產婦幾乎都有便秘的困擾,甚至引起痔瘡。這是由于腸道和腹部肌肉松弛的緣故。所以,順產的產婦從分娩當天就可多補充液體和吃些青菜水果來加以改善。
五是排尿困難
產后尿量明顯增多,有些產婦由于對會陰傷口疼痛有一定的顧慮而影響排尿。為防止尿潴留,應該早解小便。如果有排尿困難可坐起排尿,或者用溫水沖洗外陰,或者將水管打開聽著流水聲排尿,必要時可用針灸或藥物幫助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