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xué)回到家,沮喪的金晶沒有吃飯就躲進屋子里。
平時的金晶可不是這樣,這次是為什么呢?原來是馬虎致使她這次考試丟了分。
今天早上,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strong>卷發(fā)下來金晶就有些傻眼了:自以為最得意的兩道題,竟然做錯了。仔細一看,是審題失誤。原來她在做這道題時,看到它和以前自己做過的一道題類似,沒有仔細看題,拿起筆來就寫了。結(jié)果卻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這樣的問題考試時時有發(fā)生,一馬虎丟了很多分。怎樣才能糾正呢?
孩子為什么這樣
小品《賣車》中趙本山扮演的“大忽悠”利用思維定式將“范師傅”騙上了輪椅?!耙患右辉谑裁辞闆r下等于三?”答案:“在算錯的情況下?!币环昂鲇啤焙?,又問:“一加一在什么情況下等于二?”對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在算錯的情況下”。其一,“范師傅”對以前的問題形成思維定式,習(xí)慣性地認為還和以前的問題一樣;其二,“范師傅”被帶入到較為緊張的思考氣氛中,慌張中沒有注意到“大忽悠”將關(guān)鍵詞“三”換成了“二”,中了埋伏。孩子審題失誤也是同樣的心理過程:
一、孩子在考試前都會做大量的模擬題。這些題都會指向一些重點問題,而某個重點問題又會體現(xiàn)在同一類型的題中。孩子們經(jīng)過練習(xí)在思維上形成了慣性,只要看到這樣的題就自然而然想到以前的題,也就會放松警惕,以至于誤審題目。
二、一套試題有它的時間分配,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這個時間分配,有人時間充裕,有人時間不夠用。感到時間充裕的孩子會覺得題目簡單,放松警惕,以至于出現(xiàn)審題失誤;時間不夠用的孩子,慌張中也會出現(xiàn)審題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