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孩子有沒有表示拒絕,甚至氣憤?當孩子向你要求某件事的時候,你有沒有表示拒絕,甚至氣憤?這種時候,是孩子的拒絕與氣憤錯了,還是你錯了?
“人不大,主意可不小”,這是許多父母給孩子的評價。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主意正、脾氣大,為此傷透了腦筋。大多數父母的方法是“鎮(zhèn)壓”,一定要將孩子的主意和脾氣鎮(zhèn)壓下去,否則以后管教不了了怎么辦?
我和昕昕爸爸不贊成這種做法。昕昕也曾有過主意正、脾氣大的階段,但都得到了順利地過渡,現在的昕昕主意依然很正,但脾氣卻很隨和。我們覺得,主意正不是缺點,恰是孩子的優(yōu)點,一個沒有主見、沒有想法的孩子,好奇心就會相對較差,一個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正常的能力發(fā)展就會受到制約。有些家長對我們的想法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如果不對孩子的脾氣進行壓制,會讓他們無法無天起來,什么事都認為自己一貫正確,都和家長對著干,這還了得?
我們是這么想的。孩子為什么認為自己一貫正確?為什么喜歡和家長對著干?為什么無法無天?恰是因為家長壓制得過多,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其實最早的時候,孩子根本沒有和家長對著干的心理,無非是因為對某件事特別感興趣,不希望自己被強行中斷。而在這個時候,家長的要求卻違反了他們的意愿,這才促使他們出現了固執(zhí)的舉動。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能給孩子一點理解,根本不可能讓孩子想到“反抗”這個手段。但家長呢,由于孩子的拒絕和反抗,促生了家長維護權威的意識,又因此對孩子進行了“鎮(zhèn)壓”,這才使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反抗”上來。當孩子發(fā)現了“反抗”的效果――竟然能讓家長生氣!這讓他們很驚喜,也認為很有力度,一個“叛逆的”、“無法無天”的孩子都是這么被培養(yǎng)出來的。
昕昕小時候,我們小區(qū)旁邊新建了一個小區(qū),新樓剛交工,里面還堆放著很多沙土和建筑材料。我們家住的那幢樓正好緊鄰著那個新小區(qū),從陽臺上能很全面地看到那邊。
一次,我看到幾個新入住的居民帶著孩子到樓下玩兒。有個大約四五歲的孩子,對一個沙土堆很感興趣,他掙脫了大人的手就沖到沙堆邊,趴在沙堆上挖洞。帶他下樓的大人顯然不同意,她追過去喊著:“臟不臟啊,快起來!”孩子沒理他,仍舊玩兒得興高采烈。大人見叫了幾次也沒效果,就跑過去從背后把孩子抱起來就走。孩子反抗,手腳亂蹬,大人抱不住了,便把孩子摜在地上,揚手在孩子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孩子哇哇大哭,用力地推了大人一把,又向沙堆跑。那個大人氣壞了,三步并作兩步追上孩子,又把孩子拎起來,像夾包裹似地夾在腋下往樓道里走去了。孩子當然仍舊是大哭大喊、手腳亂蹬。
昕昕發(fā)現我趴在窗邊向外看,也湊過來,正好和我一起看到了這一幕。那時,她大約有七八歲吧,我記不太清了,就記得她問我:“為什么不讓人家玩兒?”還對我說:“媽媽我也想玩兒。”我覺得有點好笑,那邊都挨打了,她都不怕我不同意,竟然想去玩兒。我看那個沙堆旁邊也沒有什么威脅安全的材料堆放,便說:“換鞋去?!?
我?guī)е覀兗疫@個七八歲的大孩子跑去人家小區(qū)玩沙土,我往旁邊的花壇邊一坐,看著昕昕玩兒。她一會兒把自己的手藏在沙里面,一會兒把腳藏在沙里面,那高興勁兒甭提了。我當時的想法也挺簡單,住在鋼筋水泥混凝土結構里的城市孩子,有幾個能像我們小時候一樣隨便地玩土和泥?好不容易逮著個機會,哪能輕易錯過?想想自己小時候,常會央求大人去河邊干活兒的時候給自己拎回一小桶結了塊的沙土面,整日蹲在院子里用手“改造”沙土塊,左鉆個洞,右劃道溝兒的,多么開心!
那天我一直盼望剛剛被“拎”上樓的那個孩子能被他的家長“放”下來,和昕昕一起玩沙,但很遺憾,始終沒能如愿。后來我領著興高采烈的昕昕,向在另一堆沙土前篩沙的民工要了一小玩具桶的細沙,回家倒在一個空花盆里,然后種進幾頭大蒜,昕昕負責澆水。沒過多久,我們吃上了自己種的絕對無污染的蒜苗。整個過程,昕昕開心,我也高興,只是那個被拎回家的孩子,他肯定不開心!
孩子有什么錯呢?他不過是想玩兒罷了,有幾個孩子不喜歡玩沙玩土?事實上,玩沙、土、水一類的手感較細軟的東西,會刺激孩子的觸覺,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是非常有益的!孩子對于這類游戲的喜愛是一種天性,家長的粗暴行為,顯然是違反天性的了。
為什么大人常在孩子最快樂的時候與孩子為敵?或者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究其原因,仍舊是家長的權威思想在作怪。換個說法,就是家長把孩子當做一種私有財產了,認為他從里到外完全歸自己所有,自己對其具有指揮與處置權,孩子的任何反駁與反抗行為都是大逆不道,都會使自己的權威受到沖擊與威脅。有些家長會辯解說:“我不讓他做那些事,完全是為他好?!蔽也环裾J你提醒他的時候確實是想為他好,但當你強迫他的時候,事實上就已經完全是為了自己。因為當你強迫他的時候,大腦里已經滿是因為不被服從而燃起的怒火。如果孩子這時問你一句:“憑啥讓我聽你的!”大多的父母會脫口而出:“就憑我是你爸!”“就憑我是你媽!”說到底,家長的做派就是“老子天下第一”。這種思想,我和昕昕的爸爸一直不斷自我約束,避免出現在我們身上。
昕昕五六歲的時候,忽然開始癡迷畫畫。有一天她從幼兒園回家,邊看書邊等著吃飯。我把飯做好了,喊了她幾遍,她都沒理我,于是我走進她看書的房間又叫了她一遍,結果她沒好氣地回了我一句:“哎呀,媽媽,你煩不煩!”我當時就愣住了,有些生氣??赡苁且恢倍甲⒁饪酥瓢?,我當時沒說話,走到她身邊看了看,她正在照著圖畫書畫少數民族的小姑娘,畫得很起勁兒。雖然在我看來畫得有些“慘不忍睹”,但她很認真,彩色筆鋪了滿桌都是。我當時就一點氣也沒有了,我覺得真的是我錯了,人家正在聚精會神地畫畫,我卻非得讓人家中斷,換了我我也不高興。所以我對她說:“媽媽沒注意你正忙著,那爸爸媽媽先去吃了,給你留一點在鍋里?!?
我和她爸爸自顧自地先吃飯了,昕昕又畫了好一會兒,我記得一直畫到了晚上八點鐘左右,這才放下畫筆,滿意地走到飯桌前,我把熱在鍋里的飯菜拿給她,她很高興,還夾起一大口雞蛋送到我嘴邊,剛剛沖我沒好氣說話的事兒,好像沒發(fā)生過一樣,我也沒提。我知道,她剛剛的表現,是由于我打斷了她的思路而產生的下意識的反應,不是故意的,所以也便沒有對她強調,更不用說強迫她道 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