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孩子會不自覺地體察到家人尤其是父母的情緒,然后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和父母一起快樂或悲傷。
媽媽星期天送兒子去補習班,兒子賴床不起來,弄得時間有點晚了,娘倆都很不愉快。兒子賴床是由于累,因為每天背著大大的書包去上學,放學回家還要埋頭做作業(yè),節(jié)假日又奔波于幾個補習班。對此,孩子一直很有情緒。
娘倆坐在公共汽車上,司機關(guān)門太急,媽媽的胳膊被車門擠了一下,雖然不疼,但是心情更差了。車在行進的過程中,司機仿佛一介猛夫,開得猛、啟動快、剎車急,搞得車上的乘客都很不舒服。
下車后,孩子提出要喝水,媽媽連想都沒想,就對孩子說:“事兒真多,剛出家門就渴了,在家的時候干嘛呢?”媽媽頭也不回地繼續(xù)往前走。孩子也賭氣站住不動了,媽媽發(fā)現(xiàn)后,沖著孩子大喊大叫。孩子撅著嘴,不得不跟著媽媽往前走。
到了學校后,孩子氣呼呼進了教室。上了兩節(jié)課,孩子什么都沒聽進去。
在家庭成員之間,因情緒波動產(chǎn)生不良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孩子的心情,更會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情緒具有傳染性,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受感染,如果恰逢家長也是帶著不良情緒的,難免會訓斥孩子一頓。被訓斥的孩子,情緒會變得更糟糕,產(chǎn)生逆反心理,聽不進家長的教育。
會教育的家長,能夠在孩子面前掌控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因為某些事情情緒不好的時候,他會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再處理事情。
那么,如何預(yù)防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當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如何讓孩子盡早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呢?
溝通技巧
1. 家長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緒
家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就不容易被不良情緒感染,不容易形成懦弱、自卑的個性以及暴躁的脾氣。
李倩的媽媽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在女兒眼里,她是世界上最慈祥的母親,有什么事情,她都愿意和媽媽講講。媽媽不是沒有煩惱,只是她覺得,把工作上的煩惱帶給孩子,會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情緒不佳的時候,媽媽會通過與同事聊天、看看書、想想和女兒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默默流眼淚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緒,等到自己心情恢復(fù)后再回家。
為了保持一天的好心情,媽媽會準備好每個人喜歡的早餐,小心維護家里愉快的氛圍;下班回家后,媽媽會準備好營養(yǎng)又可口的晚餐,一家人一邊講趣事,一邊用餐。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地自我完善中長大的,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我們絕不可以在盛怒之下,說出“笨蛋、蠢貨、沒出息、你這輩子算完了”等諷刺、打擊、侮辱、謾罵性的語言,這樣會使得孩子更加自暴自棄。當孩子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我們應(yīng)先克制自己的怒火,向孩子問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