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如今女性盆底疾病的發(fā)病年齡日漸提前,35歲以后女性的發(fā)病率高達45%左右,除了子宮脫垂,張力性尿失禁、泌尿系統感染、性生活不和諧等問題,也在困擾著女性,這都與產后未能及時干預有很大關系。
當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的病癥,稱為子宮脫垂。雖然該病的癥狀不重,卻令很多女性感到不便,有些患者服用藥物后癥狀雖有減輕,但治療作用卻并不大。
鄭州大學某附屬醫(yī)院產后康復科副主任醫(yī)師胡孟彩說,子宮脫垂與妊娠和分娩有著直接關系。從臨床上看,隨著女性生孩子數量的減少,重度子宮脫垂已不太多見,但輕度患者依然能夠見到。一旦患上該病,女性經常會感到不舒服,出現腰酸、腹部下墜等癥狀,對夫妻生活也有不利影響,很多人往往以為是盆腔炎癥,但消炎后并沒有好轉。
產后打腹帶、大便干結都會增加腹壓,導致子宮脫垂,而一些女性為了保持身材,產后過早進行仰臥起坐等不適合的體育鍛煉,也會誘發(fā)子宮脫垂。
據介紹,如今女性盆底疾病的發(fā)病年齡日漸提前,35歲以后女性的發(fā)病率高達45%左右,除了子宮脫垂,張力性尿失禁、泌尿系統感染、性生活不和諧等問題,也在困擾著女性,這都與產后未能及時干預有很大關系。
產后怎樣防治子宮疾病
防重于治,產后干預除煩憂
產后干預該如何進行呢?胡孟彩提醒說,女性朋友對子宮脫垂等疾病,應當從“治”轉到“防”:首先要科學坐月子,防止過度肥胖,以免因超重而增加盆底壓力。其次要改變不科學的產后行為,如產后打腹帶等,這樣會造成妊娠期尚未恢復的盆底損傷雪上加霜,導致盆底疾病的發(fā)生。再次,很多女性產后胃腸蠕動差,便秘發(fā)生率高,也會增加盆底損傷。
胡孟彩建議女性產后采取高纖維素、多元化飲食,這樣既能保證日常營養(yǎng)需求,又避免了胃腸蠕動差的問題。多吃些紅棗(既能補血又能防止便秘)、菠菜、芹菜和粗糧。通過產后康復治療,在短期內促進皮膚肌纖維彈性恢復,防止脂肪過度堆積。同時,女性也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盆底修復功能鍛煉、憋尿、收縮盆底肌等訓練,以起到預防盆底疾病的目的。
癥狀各異,對癥治療莫延遲
生活中,一些輕微子宮脫垂患者因怕麻煩,多喜歡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胡孟彩指出,子宮脫垂僅靠吃藥治療,幾乎沒有功效,輕度患者可通過康復儀鍛煉,同時輔以中藥治療,而重度子宮脫垂患者,還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重度子宮脫垂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手術治療也并非一勞永逸,術后還應攝入足夠的水分和富含長纖維的食物,以減少便秘,避免盆底損傷發(fā)生。
此外,老年患者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雌激素,同時積極治療糖尿病、哮喘、便秘等并發(fā)癥,減少對盆底的不良刺激,避免子宮脫垂發(fā)病。